http://www.hteacher.net 2023-09-20 17:25 中国教师资格网 [您的教师考试网]
一、教学目标
【知识与能力】
学会本课生字,正确读写“玩赏、无暇、扩散”等词语。学生能够掌握描写景物的修辞手法。
【过程与方法】
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,能模仿课文例段,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。
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】
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,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、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。
二、教学重难点
【重点】
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,想象其美景。
【难点】
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。
三、教学过程
(一)创设情境,导入新课
图片导入,引起兴趣。
提问学生关于家乡景物的特点,出示桂林山水图片,引出课题,进入课堂。(板书标题)
(二)初读课文,整体感知
1.初读课文,解决生字词。(屏幕出示生字词,指名学生读)(一两个即可)
2.文章可以几个部分?每一部分主要讲了哪些内容?
明确: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。第一部分(第1自然段):总写桂林山水,交代“我们”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;第二部分(第2~3自然段):具体描写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;第三部分(第4自然段):总体描写桂林山水,引用名句抒发赞美之情。
(三)抓住重点,深入研读
1.大海的水、西湖的水有什么特点?漓江的水又有什么特点?
明确:大海:波澜壮阔;西湖:水平如镜。漓江:静(从水纹感觉船在前进—感觉上);清(见江底沙石—视觉上);绿(无暇翡翠—视觉上)。
2.再回过头体会“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”中的“却”有什么作用?
明确:“却”有转折的作用。大海、西湖虽美,但都无法与漓江水相媲美。
3.圈划第2自然段优美的语句,并说明喜欢的理由?(可从修辞手法入手)
明确:“漓江的水真静啊,……;漓江的水真清啊,……;漓江的水真绿啊……。”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,生动地写出了漓江水静、清、绿的特点,表达了作者的赞叹之情。(建议将某一处修辞讲解具体)
4.运用第2自然段的学习方法,小组讨论式自学第3自然段,解决①“却”字的作用与第2自然段是否相同;②桂林山的特点;③圈划赏析优美的语句,并说明喜欢的理由。
明确:“却”字的用法与第2自然段是相同的,都是起到转折的作用,泰山、香山虽美,但都无法和桂林山的奇特相比较。山的特点:奇、秀、险。从“桂林的山真奇啊,……桂林的山真秀啊,……桂林的山真险啊,……。”一句可以看出,其中在描写山的奇连用了三个比喻句突出了山的形态各异。山与山之间各不相连,自成一峰,给人的感觉是拔地而起。山的形状各异,“像……像……”,无法说尽,因而用“奇峰罗列,形态万千”作概括,恰到好处。(针对一处修辞的具体讲解)
5.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美是单独存在的么?为什么?找出原文中的语句。
明确:不是。只有在山与水相互辉映、异彩纷呈的画卷中游玩,才能使作者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。
正如作者所感叹的那样“舟行碧波上,人在画中游”。抒发了作者对如诗如画的桂林山水的无限赞叹和喜悦之情。
(四)拓展延伸,理解难点
再读课文,说说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?
明确:课文开头由“桂林山水甲天下”点明题旨,统领全篇;然后由此具体描述漓江水静、清、绿和桂林山奇、秀、险的特点,详尽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独特之美;结尾由“舟行碧波上,人在画中游”总结全文,照应开头。纵观全文,文章结构脉络清晰,起承转合自然流畅,给人美的享受。
(五)课堂回顾
明确:课文中作者抓住漓江水静、清、绿,桂林山奇、秀、险的特点,描绘了桂林山水秀丽多姿的景象,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与赞美之情。
(六)课后作业
写作练习:根据课文中的第2、3自然段,选取你喜欢的景物,仿写一小段话。
四、板书设计
推荐阅读:
责任编辑:云云
下一篇: 教师资格面试小学体育教案汇总
公众号
视频号
小红书
小程序
APP
京ICP备16044424号-2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064号 Copyright © 2001-2024 hteacher.net 北京中师华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